FAO發佈《2024年全球農業糧食系統狀況》
2025-01-03
2024年11月8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佈《2024年全球農業與糧食狀況》(2024 Sta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SOFA),報告揭示了全球農業糧食系統的真實成本,強調進行價值驅動的轉型以提升系統的包容性、韌性和可持續性的重要性。報告指出,農業糧食系統為社會帶來顯著益處,但同時也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性產生負面影響。全球農業糧食系統的隱性成本大約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0%,迫切需要採取戰略行動。
報告以“農業糧食系統的價值驅動轉型”為主題,採用真實成本核算方法,估算了與食品生產、分配和消費相關的全部成本和收益,包括未在市場價格中反映的“隱性成本和收益”。報告提供了一個更精細的圖景,按農業糧食系統類型進行成本估算,並為農業糧食系統的轉型指明道路。報告研究確定了13個飲食風險因素,包括全穀物、水果和蔬菜攝入不足以及鈉攝入過量,並將農業糧食系統分為六類:長期危機、傳統、擴張、多樣化、正規化和工業化,以制定針對性政策和干預措施。
報告指出全球農業糧食系統的隱性成本約每年12萬億美元,其中約70%(8.1萬億美元)與不健康飲食相關,可能導致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這一成本遠超環境退化和社會不平等所帶來的成本。報告指出,中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的農業糧食系統更具工業化,全球隱性成本主要由健康隱性成本驅動,其次是環境隱性成本。環境隱性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歸因於不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模式,包括與溫室氣體排放、氮素流失、土地利用變化和水污染相關的成本,在經濟快速增長和消費生產模式演變的多樣化農業糧食系統中尤為高昂(估計為7200億美元)。研究還發現,貧困和營養不良等社會成本主要存在於傳統農業糧食系統和長期危機影響下的農業糧食系統中。
報告呼籲全球農業糧食系統亟需進行價值驅動的轉型,以使農業糧食系統更加可持續、有韌性、包容和高效,這需要超越傳統的經濟衡量標準,如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反映隱性成本。通過真實成本核算,決策者可以做出更好的政策選擇,認識到農業糧食系統在食品安全、營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文化身份中的關鍵作用。
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以通過生產者、農業企業、政府、金融機構、國際組織和消費者的集體行動來推動農業食品系統轉型:①提供財政和監管激勵措施,以促進食品供應鏈中可持續實踐的採用,並限制農業食品系統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力不平衡;②通過制定政策使營養食品更加負擔得起和易於獲得,促進更健康的飲食,並減少與健康相關的隱藏成本;③通過標籤和認證、自願標準和全行業盡職調查舉措,激勵減少溫室氣體和氮排放、有害土地利用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④確保包容性農村轉型和加強治理以及民間社會,以實現可持續和公平的農業食品系統。
原文题目:The Sta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来源:https://www.fao.org/newsroom/detail/hidden-costs-of-global-agrifood-systems-worth-at-least--10-trillion/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