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糧(夏糧)大省有哪些?最新數據公佈!

2021-07-17

農諺講,雷公打芒種,穀子滿倉送。

 

穀倉盈羨讓浙江桐廬縣江南鎮豐陽家庭農場負責人徐星興奮不已:“大田現場測算,畝產增收約100多斤。”

 

國家統計局714日公佈的全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582萬噸(2916億斤),比2020年增加296.7萬噸(59.3億斤),增長2.1%,單產穩步提高,我國收穫了連續第18個夏糧豐收季!

 

中國產糧(夏糧)大省有哪些?最新數據公佈!(图1) 

 

“夏糧豐收,為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表示。

 

中國產糧(夏糧)大省有哪些?最新數據公佈!(图2)   政策支持重錘響鼓,夏糧播種面積恢復性增長

 

夏糧“十八連豐”,離不開政策護體。

 

國家將今年小麥和稻穀收購價又提高了,政策效應漣漪不斷。

 

“小麥最低收購價又漲了,心裏一下子就有底了!”行走在豐收大地上,聽到最多的就是農民舒心的感慨。

 

在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義渡鎮大李村,全村1300多畝地,去年冬季種的全是濟麥44優質高筋品種,近期已經全部機收歸倉。“這茬麥子不光有最低收購價托底,我們還跟省農科院農研公司簽了訂單,一斤收購價比市場價高1毛錢。”豐收時節,大李村黨支部書記、康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功華手頭算著賬,心裏特踏實。

 

價格信號還不夠,還升級重農抓糧的約束機制。過去是“米袋子省長負責制”,今年約束機制再升級,變成“黨政同責”。這是繼2014年底建立起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以後,我國糧食供給制度又一次重大創新,糧食安全被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糧食產量首次被納入宏觀經濟調控指標。

 

“通過更好發揮糧食安全考核‘指揮棒’作用,優化完善考核評分標準,強化對穩住糧食生產的硬約束,推動形成黨委政府齊抓共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合力。”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

 

經濟杠杆一起來,“眾策”拾柴火焰高。用新型金融保險改革拓展農村金融管道,解決農村融資難、融資貴、融資險的突出問題,打通涉農設施可抵押、農村用益物權權能可貸款的通道,著力解決夏糧生產的投入問題。今年,我國將農業生產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試點擴大到了三大糧食作物等。今年夏收,小麥面積扭轉連續4年下滑勢頭,整整增加了300多萬畝!

 

各種惠農政策齊齊發力,今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26438千公頃(39657萬畝),比2020年增加265.5千公頃(398.2萬畝),增長1.0%,扭轉了連續5年下滑勢頭。其中小麥播種面積22911千公頃(34367萬畝),比2020年增加200.2千公頃(300.4萬畝),增長0.9%

 

李鎖強分析,夏糧播種面積增加,主要是四方面原因:

 

一是責任壓實。各地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層層壓實糧食生產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二是政策扶持。進一步加大了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農民種糧補貼,支持複墾撂荒地、開發冬閒田,挖掘面積潛力。

 

三是適期播種。2020年秋冬播期間,土壤墒情較好,基本實現適期播種,山東、安徽等地區2019年因旱未播種的面積實現恢復性增長。

 

四是效益帶動。去年以來,糧食價格上漲,農民種糧收入增加,穩定了市場預期,農戶種植意願增強。

 

中國產糧(夏糧)大省有哪些?最新數據公佈!(图3)   科技扶持綿綿發力,夏糧單產水準穩步提高 

 

夏糧“十八連豐”,離不開科技傍身。

 

一粒好種,千粒好糧。種業,是夏糧生產的晶片,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核心。

 

“平均畝產高達510.5公斤!”5月中旬,在四川綿陽市梓潼縣長卿鎮白雀村,上百畝優質小麥“綿麥902”現場測產,結果令人振奮。綿陽市農科院副院長任勇介紹,這是由綿陽市農科院培育的小麥新品種,不僅產量高,而且在經受前期乾旱、花期低溫、後期陰雨的多種影響後,表現出良好的多抗性,今年在綿陽的收穫面積超過了10萬畝。

 

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了96%以上,為夏糧豐收夯實了種業基礎。

 

耕地,是糧食的命根子。千方百計提高單位土地的糧食產出能力,是農業科技的關鍵。

 

“割麥栽秧兩頭忙,芒種打火夜插秧。”6月初,安徽鳳臺縣沿淝糯米專業合作社一邊忙著給新收穫的小麥烘乾,一邊忙著整田插秧。“這兩年稻子和小麥最低收購價又提高了,俺們種糧放心!”合作社理事長陳宏斌的種糧底氣越來越足,今年合作社種了3800多畝優質小麥,流轉面積比上年增加了千餘畝,都是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

 

旱能灌,澇能排,測土配方施肥跟著來,高標準農田為夏糧豐收打牢了地基。

 

從耕地面積保障的產出能力看,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在17.5億畝,其中,穀物播種面積達到14.69億畝。耕地面積使用已經接近耕地保有量的極值。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今年我國將新增1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22年我國將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

 

“通過大面積推廣科學施肥、節水灌溉、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等節本高效技術,水肥藥利用率明顯提高,病蟲草害損失率大幅降低,有力促進了增產增效。”全國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魏啟文介紹。目前,我國三大主糧的農藥、化肥利用率分別達到40.6%和40.2%,比2015年分別提高4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

 

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為糧食增產提質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夏收推行機收減損,通過減損夯實了增產。農業農村部調度數據顯示,全國今年“三夏”共有各類農機裝備近1650萬臺投入小麥、油菜等作物搶收以及秸稈處理、烘乾及玉米、水稻等作物搶種作業。目前,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邁上60%的新臺階。

 

齊抓共管,夏糧單產水準得以穩步提高。今年全國夏糧單產5515.7公斤/公頃(367.7公斤/畝),比2020年增加57.4公斤/公頃(3.8公斤/畝),增長1.1%,連續3年增長。以小麥為例,今年小麥播種面積僅比去年增長0.9%,但小麥單產5863.4公斤/公頃(390.9公斤/畝),比2020年增加增長1.1%,因此產量增長了2.0%

 

李鎖強分析,夏糧單產提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氣候條件總體有利。秋冬播以來,主產區大部降水充沛、熱量充足、墒情適宜,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於夏糧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越冬期間,部分地區遭遇低溫寒潮天氣,但未造成明顯凍害。初春氣溫回升較快,高於常年同期,小麥返青拔節期提前,發育進程加快。4月以來北方麥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略低,小麥幼穗分化時間延長,穗粒數增加。抽穗開花期,各地光溫水條件較為適宜。灌漿成熟期,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小麥幹物質積累和品質提高。

 

二是田間管理得到加強。針對小麥條銹病、赤黴病發生風險高的情況,各地及早制定防控預案,加強田間管理,加大病蟲害防控力度,推進統防統治、聯防聯控,落實“一噴三防”等措施,後期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生產託管,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及規範化播種、節水穩產等農業生產技術,促進單產水準穩步提高。

 

(來源:人民日報)